近年来,敖汉旗打造了八千粟、兴隆沟、孟克河、兴隆洼、华夏第一村等一大批绿色有机小米品牌。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主任程汝宏表示:“‘敖汉小米’十年前并不出名,但现在几乎成为了全国谷子价格的风向标。”
第五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召开。一场维系小米悠久种植传统与现代健康绿色发展理念的讨论在这里展开,敖汉的小米种植,正在将生态文明同小米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机融合在一起,打造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订单生产稳定可靠
从生态地理角度来说,敖汉旗确实称得上“得天独厚”,这里位于农牧交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积温有效性高,加上土壤中富含的微量元素,是适宜优质粟生长的“黄金地带”。
从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效应,敖汉人可以说深谙其中之奥秘。在市场供需氛围快速演变的背景下,以绿色、有机、标准化为发展方向的地方小米产业正在茁壮成长。
在敖汉旗四家子镇,绿水青山、气候宜人的环境特别适合谷子生长,这里也是敖汉旗优质谷子的生产基地。敖汉旗气象局助理工程师范永刚介绍说,目前这里的谷子大多种植于标准化基地,农民在种植小米的过程中,与政府扶持的龙头企业密切联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减少化肥施用量、施用有机肥和测土配方肥,同时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着力培育绿色、有机谷子农产品。
赤峰市刘僧米业有限公司就是四家子镇龙头企业的代表之一。从2014年开始,刘僧米业就着力加强与周边农户的联系,进山村,下田间,建设谷子有机基地,和附近3600户农民签订农业订单。公司提供种子等农资,并派遣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基地,走村串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秋后以高出市场价0.50元/斤的保护价回收,稳定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8年,敖汉旗已经拥有以谷子加工为主的杂粮企业184家,其中杂粮加工龙头企业4家,年加工能力在5万吨以上。敖汉旗组建杂粮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36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辐射带动农户2万余户。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年销售杂粮8000吨以上,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1.6亿元以上。 从种到割品质可控
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敖汉小米尝到了市场化的甜头,无论是育种还是种植,都更加注重向科技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敖汉旗已经示范推广了“谷子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成熟使用“一增、七推、两提早”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经测产较常规种植亩节本增效近千元。同时,研究制定了《绿色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被自治区列为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在相关科研部门的支持下,对传统农家品种进行了改良选育,培育出了敖汉金苗、敖红谷、吨谷、金枪、敖谷1号、小粟粮等多个高产优质品种。 为了监测每个品种的产量,在内蒙古禾为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四道湾子镇二道湾子村的种子培育基地上空,公司专门支起了一层纱网。“要准确监测产量,防止飞鸟等野生动物啄食。”内蒙古禾为贵种业公司总经理张金财表示,除虫都是物理手段,尽可能做到杜绝所有污染源。
在敖汉旗南部,禾为贵公司专门选择了一些优质土地与附近农户合作,每年进行免费、定期的田间管理,用标准化的技术措施帮农户们播种、除草,最后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他们的小米,实现了从育种到收割的品质管理都处于可控的范围内。
品牌引领效益可期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种植、育种、质保等环节的新科技不断应用于产业提升中来。当前,敖汉旗正在不断强化绿色、有机杂粮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提质增效、质量兴农的工作进程。目前该旗已拥有优质杂粮种植基地180万亩,建设绿色杂粮种植基地27.2万亩、有机杂粮种植基地5万亩。同时,建设四家子镇1.5万亩连片谷子种植基地。
不仅如此,敖汉旗还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
截至目前,该旗是全市认证绿色农产品数量最多的旗县区,为“敖汉小米”品牌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2016年,该旗又获批“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为“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创建区”。
近年来,敖汉旗打造了八千粟、兴隆沟、孟克河、兴隆洼、华夏第一村等一大批绿色有机小米品牌。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主任程汝宏表示:“‘敖汉小米’十年前并不出名,但现在几乎成为了全国谷子价格的风向标。”当前,敖汉旗正以创建自治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积极构建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严把农作物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农户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截至目前,全旗“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73个,其中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8个,认证绿色农产品41个,认证有机农产品12个,认证地理标志产品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