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主要措施有:①迅速排除积水。洪涝发生后应立即组织力量抢排,使早稻禾苗尽快露出水面,尽量减少受淹时间。在排水过程中,应先排高岸田,后排低洼田。阴雨天可将田水一次排干。若田间植株披叶很少,禾苗生长健壮,田中浮泥较多,可结合排水露田,以防禾苗倒伏。若排水时遇大太阳天气,温度高时则应放慢排水速度,田中适当保留浅水层,如一次排干则易引起青枯死苗,造成更大的损失。
②及时清除泥沙。早稻受涝后茎叶上常常满布泥沙,造成披叶或倒伏。为使禾苗尽快恢复生长,应组织力量尽早挑走田间堆积的泥沙,捞去漂浮物,以减轻禾苗压伤程度,同时应用竹竿来回扫动,以扫落茎叶上的泥沙。在退水露出苗尖时,用清水冲洗禾苗。退水后扶正倒苗,清除烂叶、黄叶。
③适时开沟控水。稻田积水退后,田间水分仍处饱和状态,应开沟排水,使田间土壤的水渗到沟中排出,尽快降低田间含水量,使淹水而形成的浮泥逐渐沉实,以促进新根的成长。坚持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既保证稻株用水的需要,又可保证土壤通气,促进上部节位根系发生数量多、活力强。抽穗期如遇到低温,应采取灌深水,灌浆结实后期,注意避免过早断水。
④增施速效肥料。早稻受淹期间,稻株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出水后根、叶、蘖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矿质营养,加之原有稻田肥料流失较多,这时应采取根部追肥和叶面追肥相结合的办法,追施速效肥料。追肥要快,用量要足,促进稻株尽快恢复生长。在排水后,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早稻田用尿素、氯化钾各5、6千克拌匀撒施。还可以用浓度为0.3%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1~2次,以满足稻株对养分的需要,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功能,促进禾苗尽快恢复生长。
⑤加强受淹早稻病虫防治。.早稻受淹后,由于植株抗病能力降低,加之田间易形成高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最容易造成细菌性褐条病、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因此,要坚持合理用肥、灌水,力求排灌分家,防止早稻田间的串灌,做到浅水勤灌。控制氮肥施用,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对老病区和初发生白叶枯病及细菌性褐条病等的洪涝稻田,均要及时开展药剂防治。对发病丘块,可每亩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50千克,或每亩用97%强氯精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千克进行喷雾防治。喷雾时要求均匀、全面,并喷足所需药液,及时控制细菌性病害的蔓延。另外,受淹早稻田恢复生长后出生的叶、蘖比较嫩绿,易遭受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特别是早稻受淹恢复生长后,叶色嫩绿,加生育期往往推迟,最容易遇上第二代稻纵卷叶螟的暴发性危害,造成大量白叶,对早稻生产影响很大,要重点防治好二代稻纵卷叶螟,可选用的有效药剂有阿维菌素、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等。另外,因生长发育期的延迟,增加了稻飞虱、三化螟人侵的机会,因此必须及时掌握虫情加以防治。受淹早稻生长后期,如果阴雨天多,还应密切注意稻癌病,特别是穗颈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可选用的有效药剂有: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及三环唑、丙硫唑等化学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