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蝇(Delia platura)属双翅目,花蝇科。全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和为害,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广东。
【为害特点】
种蝇以其幼虫蛀食已萌动的种子或幼苗的地下组织,受害植株在强日照下,老叶呈萎垂状,受害轻者植株发育不良,呈畸形,叶片脱落,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受害重者,根部全部被蛀而枯死。此外,幼虫为害造成大量伤口,导致软腐病的侵染和流行,引起地下根腐烂,最终导致死亡,颗粒无收。将死苗拔除,剥开被害部皮层,可见白色小幼虫或被幼虫蛀空的痕迹。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4—6mm,体灰黄色至褐色;两复眼间距离约为头宽的1/3,触角黑色,额暗褐色,有的下半部橙黄色;中足胫节外上方有1根刚毛,腹部背面中央纵纹不明显。雄虫略小,暗褐色;两复眼几乎相连接;后足胫节内下方生有1列稠密的短毛;胸部背面有3条黑色纵纹,腹部背面中央有1条黑色纵纹。卵乳白色,长椭圆形,稍弯,表面具有网纹。幼虫老熟时体长7—8mm,前端细,后端较粗呈蛆形,乳白色略带淡黄色;头退化,仅有1条黑白色口沟。蛹长椭圆形,红褐色,尾端有7对突起。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5代,北方以蛹在土中越冬,南方长江流域冬季可见各虫态。种蝇在25℃以上,19天完成1代,春季均温17℃时需42天,秋季均温12—13℃则需51.6天,产卵前期初夏30—40天,晚秋40—60天,35℃以上70%卵不能孵化,幼虫、蛹死亡,故夏季种蝇少见。种蝇喜白天活动,幼虫多在表土下或幼茎内活动。成虫对未腐熟的粪类、发酵的饼肥及葱蒜味有明显的趋性,也喜飞到开花的植物上吸食。成虫在雨天或阴天不大活动,早晚隐蔽在土块缝隙中。在晴朗干燥的天气活动频繁,多集中在苗床大量产卵。卵产在幼苗根部附近潮湿的土壤里,或寄生在蔬菜的根部。每头雌虫产卵数十粒至百余粒。幼虫孵化后几小时即可钻入寄主。幼虫具腐食性、喜湿性和背光性,适于在土中生活。食害种子的胚乳,蛀食根茎,也可潜入嫩茎内为害,还能在土中转株为害。种蝇在各地均以第—代种群数量最多、为害严重。夏季种群数量最少,秋季有时也较多。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苗床施用腐熟的粪肥和饼肥,作到均匀、深施,可明显减少种蝇产卵,有效地减轻蛆害。药剂拌种:每千克种子用40%二嗪磷粉剂3—5g拌种,或用50%辛硫磷、20%甲基异柳磷,其用量—般为1:30—40:400—500(药剂:水:种子);也可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其他杀虫种衣剂拌种,亦能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等地下害虫。
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ml/亩,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后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还可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2—3kg/亩拌细土25—30kg制成毒土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2.5—3kg/亩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金针虫和蝼蛄,或在播种前,每亩用2%二嗪磷颗粒剂1.25kg,撒施在粪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