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适应性强,多生长在海拔800米~1300米之间的山区或半山区的向阳草地或林缘树丛间。具有喜冷凉、耐干旱向阳,怕涝的习性;根系深扎吸收贮藏功能强,生长周期可达5年~10年,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宜寒冷干燥气候,以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地种植最佳。黄芪从种子播种到新种子成熟要经过5个月生育时期,需2年以上时间。即:幼苗生长期、枯萎越冬期、返青期、孕蕾开花期、结果种熟期。
1、幼苗生长期:从子叶出土到花芽形成前称为幼苗生长期。黄芪种子吸水膨胀后,一般在地温达到5℃即可发芽,温度25℃时发芽最快,仅需3天~4天。土壤水分含量在18%~24%时最利于出苗,春播在地温达5℃~8℃播种,12天~15天可出苗。夏播在地温达20℃~25℃时播种,播后5天~6天即可出苗。当幼苗出土后,出现5片小叶前,根系尚未发育完全,吸收能力差,入土较浅,此时最怕干旱、高温、强光和热风。当小苗出现5片小叶后,根部吸收根显著增多,根系的水分、养分供应能力较强,叶片面积扩大,光和作用增强,幼苗生长速度加快。通常当年播种黄芪不开花结果,均为幼苗生长期。
2、枯萎越冬期:地上部分枯萎到第二年植物返青前称为枯萎越冬期,一般在9月下旬叶片开始变黄,地上部枯萎,地下部越冬芽形成,此期需经历180天~1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