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种山楂结出致富果

经济
阅读量: 1
1
经济

informat_1533091083838

  “今年,我家这山楂个大、皮薄、口感好,这品相按市场行情每公斤至少卖2.5元,一亩地少说也得收3000公斤,我这10亩地怎么也得值七八万元,这红果果真成了咱致富的‘金蛋蛋’啊!”在河北省清河县马屯村的山楂园里,果农郁建彪高兴地说。

  过去,马屯一带可是出了名的穷地方,风沙严重,环境恶劣,土地沙化,庄稼不收,70%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后来,通过大力发展山楂种植,并建立起合作社,实施“合作社+农户+公司”模式,不仅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还建起了冷库,部分产品实现了错季销售,价格翻了一番。如今,马屯山楂卖进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超市,当地13个村、5000余户农民脱贫致富,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5800元。

  “一亩山楂收6000多斤,一亩地少说也得6000元,种植普通作物一亩地最多也就2000元,这山楂果如今就是俺们当地百姓的致富果啊!”果农李春秀掰着手指算起了丰收账。

  “有了国家的好政策,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更加高涨,这几天有不少人找我要求加入合作社,估计今年有50户农户新加入合作社。”山楂合作社理事长高俊英说,今年,当地山楂收获可达7.5万吨,产值少说也得1.5亿元,当地百姓靠着山楂产业致富奔小康。

  不仅如此,这两年高俊英还发展起山楂酒、山楂饮料、山楂制品等深加工产品,利润比鲜果高出3倍还多。对于未来,高俊英已经有了打算:“今后,在承包的200亩山楂园里,我将投资100万元,建设观景台、林间路、小木屋等基础设施,发展集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生态游。”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