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一大早,德州市平原县开发区杜楼村65岁的杜传刚来到自家大棚,大棚里早已“鹅去棚空”,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摆放的食用菌柱,朵朵如云般的蘑菇冒出菌包。棚外,另一处蘑菇大棚也已经建成。
说起弃鹅养菌以来的变化,杜传刚感慨万分:“几个月来,我可算摸到养蘑菇的门道了。上星期我刚刚卖出了300元的蘑菇,能挣钱,咱心里这块大石头也就落地了。”
今年6月,平原县开展环保整治,对养殖业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老杜的养鹅场划到了禁养区,当时,开发区的干部就来找老杜做工作,劝他关了养鹅场。眼看赖以谋生的养鹅场要被关停,老杜急得团团转。
此时,平原县开发区相关负责人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养蘑菇是个好出路,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处于上升趋势,于是带着调研报告来到老杜家,说明情况后,老杜觉得心里敞亮多了。
从8月开始,平原县开发区的干部就带老杜走出去,到张华镇食用菌大户董长春处学习技术,在王打卦镇赵庄村购买菌种。“该菌种是平原最好的菌种,菌棒成熟,稍加管理就能长出来,产量多,味道好,营养价值高,对老杜这种‘半路’转型的养殖户再好不过。”开发区干部刘晓虎表示。
从“养鹅老杜”转型“蘑菇老杜”,杜传刚获得感满满:“蘑菇长得快,播种一次可采收三四批。一两天割一回,半个月就能卖,市场价大约8元一公斤,我的这一棚大概能卖到1500元左右。而且养殖蘑菇成本不高,收入也稳当,更重要的是顺应了当前的环保政策,对社会对个人有意义的事,咱得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