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照顾好父母,也是一种修行

新闻
阅读量: 3
3
新闻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父母病了,子女煎好药以后,要先尝一尝再给父母,而且要白天晚上侍候着,不能离开床榻。古代治病一般用汤药,汤药要煎、要熬。熬好了,为什么要尝一尝呢?就是看烫不烫、凉不凉、剂量够不够、有没有毒性反应,这些都能尝出来。尝过了,没问题才给父母。这是侍候父母喝药的程序。


现在也一样。要是吃成药或西药,先看对不对症、一次吃几粒、有没有副作用,没问题的话,就给父母取药、递水,小心地让父母吃下去。吃过药,就让父母休息,然后自己在旁边陪护。有时陪护的效果比吃药还好。最近几年,我基本每年都要去医院“静修”一段时间,所以对医院里的故事比较了解,也发现到这个问题。

1558053392111062036

去年我在成都住院,旁边有位母亲,她女儿很孝顺,一直陪她输液打针,扶她上下床。结果没多久,母亲的病就好了,出院了。另外有位老太太,她说她有两个女儿,但半个月了,我没有见她们来过一次,都是老太太自己照顾自己,有时还要张罗借钱什么的。我不知道她的病情怎么样,是否有些起色,但她的心情一直不好。她的女儿们为什么一直都不来呢?可能太忙了。但是再忙,母亲病了,来看一看还是应该的。


在古代,皇帝也有亲自照顾母亲的。汉文帝刘恒的母亲曾经生病三年,在这三年里,刘恒一边处理政务,一边照顾母亲。据历史记载,母亲喝的汤药,他亲自尝,尝完后再给母亲喝。而且,他是衣不解带地服侍母亲,真正做到了“昼夜侍,不离床”。正因为如此,他的孝顺和贤明一样,被代代传颂。


当今时代的人都很忙,这个谁都理解,但是,父母生病时,确实应该好好照顾。我们想想,还有什么人会比父母重要?还有什么事会比父母生病了这件事重要?我们不去照顾父母,借口无非是忙,离不开,但是父母呢?父母病得怎么样,会不会死,这个总得重视吧,连这个都不管,怎么对得起父母?有些子女太过分的时候,亲朋好友都看不过去了,但也没办法,子女心里没有父母,谁说了也没用。因此,有些东西还是要从小教才行。


北京有个十岁的小学生,母亲生病时,他一直在照顾着,很多比较麻烦的护理也都能自己做。后来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能做到这样?”他说:“在学校老师给我们讲《弟子规》,《弟子规》里说‘昼夜侍,不离床’,现在母亲病了,我就应该这样照顾她。”好好想想这个孩子的话。还要想想,以前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么照顾我们的。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