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月份,各地进入主汛期,此时段也是玉米迅猛生长的时期。近期强降水来的比较猛烈,多地出现内涝,个别地区还出现雷暴天气,这种气候条件直接导致部分玉米出现不停程度的倒伏。
现在下去调研,农户朋友都有相同的说法,都是机器收地,玉米产量就是少打100、200斤都没事,但是千万别倒伏!倒了就是扔了,收不了了!这说明从需求上来说,玉米的抗倒性,已经毋容置疑的放在了第一位!
这几年在雨水多的地方,玉米倒伏现象特别严重,玉米的控旺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下面给大家说一下玉米为什么要控旺:
首先、玉米控旺可以降低玉米的高度,促进根系发达,玉米更不容易倒伏
其次,控旺可以使玉米的棒子穗位下移,这样下一就降低了玉米的重心,不易倒伏。
第三,能有效减少秃尖现象,增加千粒重,能够促进增产。
第四,控旺可以促使玉米提前早熟。
玉米最佳控旺时期一般在玉米6-10个叶片。
玉米上常用的控旺剂有哪些,使用量是多少?
1、30%胺鲜酯·乙烯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化控剂,在玉米6—10叶,亩用25毫升兑水20—30公斤,也就是一桶水,均匀施于玉米顶部叶片,不可全株喷施。
2、缩节胺:又叫甲呱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25%缩节胺20—30毫升,兑水40公斤喷施。
3、矮壮素:每亩用50%矮壮素30克,兑水30公斤喷玉米植株顶部叶片。矮壮素能使植株的间节缩短、矮壮并抗倒伏,矮壮素容易产生药害,不可随意增大浓度。
提别提醒种植户:在控旺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喷高不喷低,一扫而过,避免重喷。喷后6小时内下雨,减半药量再喷一次。喷药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干旱少雨的年份可以适当减少控旺药使用量,多雨年份可适当加大使用量。
玉米的抗倒性除与品种有关外,田间调查发现,近年来,玉米栽培中的一些不当措施加重了玉米的倒伏程度:
1、密度过大
由于密植型玉米品种的推广,导致一些农户产生“玉米密度越大,产量越高”的心理,现在玉米播种后大部分农户不再间苗,这就导致为了一次保全苗,播种往往加大密度,有些田间密度高达6000株/亩,远远超过推荐密度。密度过大造成植株纤细、节间拉长、株高过高、穗位增高,容易倒伏。除了容易倒伏,病害严重,同时并不高产。
2、化肥养分失衡
目前玉米施肥普遍存在”重氮轻磷、严重缺钾”的情况。而磷钾的缺乏导致玉米苗弱、茎杆韧性减弱,增加倒伏的风险。中国缺钾地块至少在60%左右。
3、苗期水肥过大
玉米在7叶期以前怕涝不怕旱,苗期的干旱可以使根系发达、茎杆降低,增加抗倒能力。同时,玉米苗期需用磷量不到1%,但是需磷肥的临界期。适量的磷素(一般亩用播种肥10斤左右的二铵即可),充足的钾肥能促苗壮,增加抗逆性。而对氮肥需要量不大(夏玉米苗期约1%左右),苗期的过量氮肥,只会不利于玉米抗倒。
4、肥料使用时间不当
目前很多农户为了省事,所有肥料在苗期一次施入,这种施肥方式会导致玉米苗期旺长,株高增加,容易倒伏。玉米在大喇叭口期到吐丝期是需氮肥高峰期(约占总需氮肥量60%左右),大量氮肥应在喇叭口期施用(8-10叶期使用为好)。
5、化控剂(控旺剂)使用不当
为了防控玉米生长前期水肥条件好造成的玉米过旺!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朋友会使用化控剂进行调控。但是化控剂的使用也要注意,化控剂质量不好、配方不合理、施用时间不当(最好在8-10片叶施用)都会造成不良后果。并且一般化控剂都含有“乙烯利”,使用时必须配合使用包含“锌硼锰钼铜铁”和“芸苔素、烊烯腺嘌呤或胺鲜酯”等成分的调节剂。
综上,建议在玉米栽培上要合理密植、苗期增施磷钾肥、苗期控制浇水、氮肥重点在喇叭口期施用、合理使用化控剂。采用上述方式栽培管理,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玉米倒伏的发生,不然再好的抗倒伏品种,也会因为错误的管理方式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