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梨树管理的关键季节,当梨果接近成熟并陆续进入采收期后,梨树基本完成了当年的生殖生长,进入贮藏养分的积累期,开始为冬眠和翌年的花芽孕育做准备。此期,果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树体的恢复、冬眠的质量和翌年的花量多少,因此,一定要重视梨园秋季的管理,促使树体积累更多、更优质的养分,使花芽发育充分,为翌年优质丰产打好基础。梨园秋季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采收整枝 果实采收是每年的最关键工作,要根据梨树的品种、果实着生位置、成熟度等情况分批分期采收,不要“一遍净”。成熟度好的、树上部的、外围的、光照条件好的果实先采收,留下成熟度差的或下部、内膛的果实后采收。果实采收前后,对未停止生长、有空间的徒长枝进行摘心;发育中庸的枝条要尽量保留;将旺长树的部分过密枝、直立徒长枝疏除,以利于通风透光,集中养分供应,促进结果枝组的充实和花芽发育;当年结果量过大,劈伤断裂和病虫害严重的枝条要去除。注意整体修剪不能过重,以免削弱树势。
秋施基肥 根据树势和结果量施肥,对结果多、树势弱的及时施一次采果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入氮、磷、钾复合肥,施肥量视树冠大小而定,切记不能施用速效氮肥如尿素和碳铵等,否则容易抽发大量晚秋梢,影响花芽分化。结果少、树势强的梨园集中施一次有机肥即可。
施肥时间 梨树采后至翌年春季幼芽萌动前均可施用基肥,但以秋季施肥最佳,采果后越早施越好。提倡9~10月土壤墒情好时施肥,此时地温尚高,微生物活动频繁,且正值梨树根系生长高峰期,断根易愈合,易发生大量吸收根,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此时施基肥有利于树势恢复、保护叶片、贮藏养分、促进花芽进一步分化,尤其对幼树、高接换头树的早结果、早丰产极为关键。
施肥量 基肥的施用量一般占全年果树施肥总量的70%,肥料的施用量应根据树龄、树冠大小、营养状况、负载量等确定,一般按每生产100公斤果实,施农家肥100~150公斤,再加入氮、磷、钾复合肥,施肥深度为25~40厘米。注意与园土混合施入,切忌将肥料集中施在一处。
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主要有环状沟施、放射状沟施、条状沟施、全园撒施等。环状沟施即在树冠投影外缘挖一环状沟,沟宽30厘米、深30~40厘米。放射状沟施多在成年大树上应用,以树干为中心,沿水平根系伸展方向挖沟,一般挖4~6条,沟宽30~45厘米、深25~40厘米,距树干1~1.5米,沟的深度由内向外逐渐加大,内窄外宽,此法伤根较少。条状沟施是在树冠边缘相对两面各挖一条30~40厘米深的沟施肥,用于密植梨园。冠外穴施是在树冠投影外缘挖6~8个穴,穴宽、深均为30~40厘米,多用于山地梨园、盛果期梨园。全园撒施适用于成年梨园和密植梨园,即将肥料均匀撒于园内,结合深翻翻入土中。
施肥种类 以农家肥为主,包括土杂肥、人粪尿、鸡粪、牛羊粪等各种圈肥。施肥后要立即灌水,促进根系尽快吸收,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利于梨树顺利越冬。
病虫防治 果实采收后,积极进行果园病虫害防治,可防止树叶早落、控制果园病虫基数,为翌年的丰收打下基础。对腐烂病、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等病害,可每15~20天对梨树喷一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进行防治。若发生蚜虫、红蜘蛛、梨星毛虫、梨小食心虫等害虫,可用阿维菌素、吡虫啉、螨克等药剂进行防治。若有介壳虫,采果后及时用2.5%辉丰菊酯加40%好劳力1500倍液进行防治,也可于9~10月,在梨园堆草,或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害虫进入越冬,等开春后集中烧掉,这样可消灭大量越冬虫卵。
刮除老皮 俗话说“想吃梨,刮树皮”。梨树皮是多种病虫的越冬场所,梨小食心虫、梨星毛虫、梨蚜、梨花网蝽、梨椿象、梨木虱及病菌等多在树皮裂缝越冬,成为翌年病虫的发生源,刮除梨树老皮是清除越冬病虫等寄生物的一项重要措施。刮皮时要从上往下刮,注意不能伤及韧皮部,刮皮后碎屑要收集起来及时烧毁。主要枝干要及时用由生石灰10公斤、食盐2公斤、硫黄粉1公斤、动物或植物油0.1公斤、水20公斤配制成的涂白剂刷白,并全园喷施波尔多液,以更好地发挥刮皮的作用。
清园深翻 采果后,要及时清除果园落叶、落果、枯枝、病虫枝、病虫叶及周围的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果园经过一年的浇灌踩踏,土壤较为板结,有条件的要进行深耕。采果后适逢梨树根系的第三次生长高峰,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吸收营养,有利于树体制造光合产物并积累起来,为翌年开花坐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可把躲藏在树冠下土壤内准备越冬的害虫翻到地面冻死,把地面上的病枯叶、病果、僵果深埋,使藏在其中的害虫翌年不能顺利出土而被闷死。深度一般在30厘米以上,深翻也可结合秋季施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