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地区大麦种植技术

种植
阅读量: 17
文章来源: 河南科技报
17
种植

黄淮地区大麦种植技术

黄淮区。本区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全境和江苏、安徽北部地区,以啤酒大麦为主,其次是饲料大麦,少部分为食用和青贮饲草大麦。

  1.适期浇水,合理施肥。从孕穗拔节到抽穗开花是大麦发育最快、器官建成最多、肥水需量最大的时期。春节过后,要浇好返青拔节水,施好孕穗起身肥,促进早生快发。土质差、基肥少、墒情差、长势弱的田块,还要结合浇灌返青拔节水,每亩施纯氮7.5公斤,酌情追施孕穗起身肥,减少无效分蘖,促进幼穗发育,保证穗数、增加粒数。肥力高、基肥足、长势旺的田块,要少施或不施氮肥,防止后期倒伏和贪青晚熟,可每亩追施五氧化二磷3公斤、氧化钾2.5公斤,以壮秆防倒、促熟提质。拔节后,当旗叶生长至1/2大小、幼穗处于旗叶1/3叶鞘时,正是小穗和雌雄蕊发育盛期,要浇好抽穗开花水,施好授粉保粒肥。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视群体发育状况进行追肥,保证正常开花授粉和结实。一般每亩追肥量控制在总施肥量的1/10左右;单株生长弱、群体发育差的,可适当多追肥。啤酒大麦此期不宜追施氮肥,以免造成籽粒蛋白质含量超标。开花授粉后1015天,是籽粒灌浆的关键时期,此时干旱会造成结实率降低和产量下降,要浇好灌浆水,保证大穗大粒。根据墒情及时灌溉,防止干旱发生;浇水时防止大水漫灌,避开大风天气,以免引起倒伏。

青稞03.jpg

  2.加强调控,防止倒伏。倒伏是引起大麦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除通过苗期镇压和控水控肥措施外,还可选择适宜药剂,进行化控防倒。

  3.科学用药,防治病虫。做好白粉病、条纹病、网斑病、散黑穗病和黄矮病,以及蚜虫、金针虫等病虫害防治。本区去秋今春降水较多,应注意防治赤霉病。春节过后,要定期查看病情虫情,一旦发现,应于发生初期有针对性地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控。条纹病和黑穗病通常采取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当春季拔节期发现条纹病初发时,可选用适宜药剂叶面喷施防治。大麦黄矮病是由蚜虫传播的病毒性病害,除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之外,还可通过杀灭蚜虫、消除传播媒介等方法进行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选用适宜药剂拌细土撒于麦田土表或开沟施入土中或用药剂灌根等方式防治。

1589441464968052385

  4.及时收储,防霉防虫。发芽率高低是啤酒大麦最为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对发芽造成影响。本区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蜡熟期收获最为适宜。饲料和食用大麦可在完熟期或稍后收获,青贮饲草大麦在乳熟后期收割。收前应避免或减少雨淋,防止穗发芽。收后要尽快脱粒、晾晒、清选。当籽粒含水量低于12%时,及时包装入库,并依照生产用途、品种分类存放,避免受潮和发生虫蛀霉变。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