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   全域内发展—新安县石井镇多轮驱动促创收

乡村振兴
阅读量: 9,153
9,153
乡村振兴

7月的石井,山青水秀、果实累累、游人如织,偏远的山区小镇,成了人们向往的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

新安县石井镇位于洛阳西北部,区域面积198平方公里,属于深石山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实,有世界地质公园5A级龙潭大峡谷、4A级黛眉山、荆紫仙山、3A级神仙湾和寺坡山古村落华洋科技生态园,还有11公里长的黄河流经区域  28公里的沿黄户外运动生态廊道环绕境内。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打造全景石井,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农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之路。

景区+村民带动农户增收

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以景区+村民的方式,增加村民就业,实现村民增收。镇在做好景区服务协调的同时,帮助农户实现景区就业500余名,三产服务就业1000余名,黄河神仙湾景区以水果采摘、研学为重点,安排本地村民就业50余名,年劳务支出20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3万余元。

生态园+村民人人有活干

目前全镇土地流转率达60%,洛阳保刚生态园、华洋生态园、明庄园、裕盈生态园等12个生态园发展各种水果近万亩,每年安排劳务人员800余名,使全镇在家劳力不出家门可干活增收。

乡贤创业促农村发展

一批乡贤回归家乡被评为洛阳市优秀乡贤代表的张飞、单丽伟,90后乡贤代表徐若男等,以创办高山有机樱桃、景瓷器、民宿、露营基地激活了农村一方活水。不仅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还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视野,助力了乡村振兴。

文旅兴镇前景美好

结合石井丰厚的文化资源,打造紫砂文化和红色文化,在石井老街建设紫砂制造工作间10余个,紫砂产品名扬省内外,同时大力挖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血脉。建设了华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黛眉山革命教育基地,以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石井特殊的红色遗址为主线,追根溯源,认定了抗日战争时期成立于黑扒村的“抗日干部学校”,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的诞生基地,拟共同将黑扒村打造成高校红色教育基地。目前已有多批师生重走红色路,在黑扒村接受红色教育,为石井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下一步石井镇将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不断融合资源,加快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旅发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描绘更加美好的画卷。

  (于中华)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